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本文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
回家过年作文【优秀9篇】推荐度: 回家过年作文(优秀6篇)推荐度: 回家过年作文【10篇】推荐度: 回家过年作文【优秀7篇】推荐度: 热点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本文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找到的春节回家的作文优秀8篇,仅供参考。
回家过年作文 篇一从前,有三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苏格拉底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把他们带到一个果园里;果树上沉甸甸的果实,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苏格拉底严肃地对他们说:“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这一头走向那一头,每人摘一个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然后学生们都很认真的照着苏格拉底的话去做,待他们走到另一端时看到了苏格拉底早就等在那里。苏格拉底问学生们:“你们摘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吗”?学生们都绝望的摇头,并乞求苏格拉底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可是苏格拉底却坚定的摇头,只是说了一句:“孩子们,这就人生,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要珍惜一切”。说完苏格拉底就向远方走去。
看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人生短暂,但是应该珍惜一切,珍惜现在的自己,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人生除了要珍惜,还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常言: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曾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假如我个学生中的一个,我会先摘一个果子,然后又和别的果子比较,这样就会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这让我想起了许多残疾人抱着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如:张海迪,等等。
读书,书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高尔基又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虽然苦,但是只要调整心态,认真读书﹑读书中的乐趣却胜于苦,。当你一道作业绞尽脑汁想出来时就会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人生有涯,学海无涯,茫茫学海,一苦做舟。毛主席曾说:“人,活到老,学到老”。毛主席虽然老了,工作又繁忙,可是自己却一生写作,写出了不少名著,老来还学习外语,可以说他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光荣典范,怎么不令人敬佩呢?
其实,人生就在自己手中,自己可以好好利用,这样才会变得精彩、有意义。相反,还可以白白糟蹋,那么你就是一个虚度年华的人;一个人到老后只要不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这样就证明你创造了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这就是我对人生的观点与看法。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吧!我为你加油!
回家过年作文 篇二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回自己的老家过年,团团圆圆的吃一顿年饭。
1月20日,爸爸妈妈和我要回四川的外婆家过年去。我们是乘火车回四川的。因为要回家的人太多了,我们没有买到卧铺票,只买到了硬座票。
该上火车了,我们到了火车站,哇!到处是要回家的人,真是人山人海。我们通过了四次安检,才上了火车。车上的人乱哄哄的,有的'找座位,有的放行李,有的没有座位,被挤来挤去站着。
刚坐下我就尿急,于是,准备去上厕所。我看了一下厕所的标志牌,哇!有人。可恶呀……我等了好久,他一打开门,我就冲了进去……好爽呀!我尿完了。然后我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睡醒了,火车还没到四川。妈妈说:“吃方便面吗?”我说:“吃的!”妈妈帮我泡了一包,我吃的真开心。吃完了,我又睡了。不知又睡了多久,天亮了。我听到很多人在高兴的喊:“到了到了,终于到了!”果然,我们到四川了。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下了火车。大哥来接我们,我们上了他的车,一起去外婆家。
我的外婆家就是那么远的,每次回家,都要通过重重困难,才能回到我的外婆家。
回家过年作文 篇三熟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确在中国过年回家是个习俗,一年到头回家看看父母,妻子,儿子,看看那些熟悉的面孔。他们很希望你能在大年三十儿回家来陪他们。尤其是父母。
其实过年真的很有必要回家看看,尤其是在离家很远的。因为你可曾想过父母对你的思念。父母是碗,我们是汤,没有碗汤放在那里,没有父母我们岂不是无家可归吗?你可曾知道,当你在外地时,你的父母会时时刻刻关注你所在地的天气。你可曾知道,他们翻看你影集时,会偷偷流泪。你可曾知道,父亲不再是那麽年轻力壮,不再帅气,母亲不在那麽年轻漂亮,不在那麽心灵手巧。他们已经老了。他们在生病时老是一拖再拖,为了什麽,还不是为我们省钱吗?为了我们他们青丝变白发,为了我们他们牺牲了很多东西。每当我们打电话回家问父母带啥东西回家时,父母总会说把你自己带回来就行了。其实这是真的,他们缺的不是任何东西,他们缺的是我们。他们缺的是一个和他们说笑的人。想想我们如果连这点小小的要求都满足不了他们,那么我们还配当他们的儿女吗?
当你回家后完全个以教你们的父母上网,玩微博等等,但是不要嫌麻烦,因为当你呀呀学语时你的父母没有一丝无奈。当你回到家是要把一切在外面的不快统统忘掉。在家专心陪着父母,千万不要在父母前露出不快。因为他们也会为你着急的。
无论你的社会地位多高,钱有多少,权力有多大,在过年时别忘了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最后说一句祝全天下的父母在新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回家过年作文 篇四爸爸告诉我今年我们要回老家过年,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很兴奋,由于老家在我的记忆中是十分模糊的,上一次回老家过年还是我四岁的时候,那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老家发生了哪些变化,因此我很期待这次回家过年。
一月十八日,这个让我兴奋期待的日子终于来了。一大早爸爸就喊我起床,我们匆匆吃过早饭,收拾完行囊,就有邻居家的叔叔开车送我们去车站。一路上,天空下着淅沥沥的小雨,仿佛在流着泪,不舍我的离开。天气虽然有些冷,但是我的内心却由于回家两个字而无比的温暖。
九点三十三分,随着一声明亮的汽笛声,我们乘坐的开往老家的火车开动了。火车一路飞驰,路边的风景一闪而过,我知道我离家越来越近了,我的心也因此跳的越来越厉害。下午两点十五分,火车到达了终点站—济南火车西站。下车后我们乘坐公交车赶去济南汽车站转汽车。下午四点,我们坐上了回县城的汽车,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大约六点时我们赶到了县城。此时,天色已晚,在爸爸的询问下我们得知已经没有开往村子的公交了。于是,归心似箭的我们决定打的回去。这时天已经完全的黑了,坐在车里也已看不清窗外的风景,我坐在车上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随着爸爸的一声:到了!出租车停了下来,我揉了下眼睛,听到外面传来几声狗叫。我知道,我们到家了。下了车,我一眼便看见了等在门外的爷爷奶奶,我开心的跑过去,爷爷奶奶笑着欢迎我们回来,并一个劲的把我们迎进屋子,屋内的桌子上摆放着爷爷奶奶为我们准备的丰盛的晚餐。或许是由于一天的路途让我觉得很累,我并没有太多的胃口吃东西。但是看着爷爷奶奶和满桌子的菜,我的心里却十分的开心,我知道这就是回家的感受,家的温暖。
回家过年作文 篇五妈妈老早就告诉我,羊年春节,我们一家人要回商城县老家过年。我非常高兴,因为回老家过年我可以收到许多的压岁钱,可以吃到家乡的美味佳肴,还可以和亲戚们的孩子相聚玩耍。
腊月二十九的早上,爸爸让我早早起床,说马上要出发,赶快收拾东西,我兴奋不已。很快,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可我仍觉得好慢,走了六个多小时,我急得不得了,因为我多么想快点和好长时间没见面的堂哥和堂妹相聚呀!
终于到了奶奶家,我们一回来家里就更热闹了,我一见到堂哥和堂妹,就迫不及待的和他们打个招呼就一起玩了起来。
大年三十一大早,奶奶就让我们这些小孩子们起了床,我看见堂哥和堂妹都穿上了新衣服、新鞋子,梳着漂亮的发型,个个显得喜气洋洋。奶奶让我们简单吃了点饭后,我们又出去玩了。
玩到中午时分,奶奶把我们叫了回来,说是煮了一大锅冰雪融化后的水让我们洗澡,还说这是我们家的风俗。据说洗了这冰雪水的澡,一年当中都会平平安安、一帆风顺。听说是这样,我们很高兴地响应了。说来也奇怪,在老家没有暖气的房子里洗澡一点儿也不觉得冷。洗完了,我们就到院子里玩。我最喜欢玩的就是荡秋千了,荡秋千是哥哥教我的。他荡得可高了,荡起来他整个人都变成横的了,我们玩得可高兴了。
下午,爷爷让爸爸和妈妈两个人写对联,并叮嘱说还要给邻居们写几幅,还说邻居们说他俩当年是村中有名的“秀才”,也想沾沾喜气,这一说,妈妈也不好推托。在堂屋的桌子上,早已准备好写对联的红纸,爸爸和妈妈唰唰不一会儿就写了好些副对联。我在旁边看到他俩写对联的神情,自叹自己的字写得根本上不了台面,这时我才发现,妈妈居然还是一个“才女”。写完了,奶奶打了浆糊,爸爸指导我和堂哥贴起对联来,妈妈也凑过来说什么“平仄押韵”“翻贴门神左右难”之类的话,我在爸爸的指导下,从外面大门,到里屋的每一间小门,从厨房到外面的猪圈牛圈,还有其他很多地方,都给贴上了对联。全是什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吉祥如意、国泰民安之类的话。我好奇地问:“贴这么多的红纸条到底有什么用呀?”
爸爸笑道:“这是农村的风俗,和我们城里不一样。农村人特别信这个,每逢过年贴上这些吉利的话,乡亲们都期盼在新的一年里,能粮食丰收、牛羊肥壮、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听爸爸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转眼间到晚上了,该吃团圆饭了。“快叫你爸爸来端菜。”妈妈在厨房里冲我喊着。我飞一般的跑进厨房。“哇!奶奶做了几十道菜!”这些菜香气扑鼻,都是我们在郑州很少能吃到的原生态家乡菜!看到这些美味佳肴,我们馋得直流口水。特别是轻易不在奶奶面前露一手的妈妈,居然也下到厨房里和奶奶一起做了一道她在她的外婆的家乡湖南学的湘菜,叫三羊开泰。这道菜其实是用几个鸡腿和胡萝卜摆成羊头的样子,妈妈特别对爸爸说:“吃了这道菜,盼你羊年能洋洋得意,早日当上处长呀。”
吃年饭的时候,奶奶给我们几个小孩子发压岁钱,我的堂妹接过压岁钱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爷爷奶奶磕了一个头,我不禁惊讶了,都什么年代了还这样,可爸爸却说堂妹真懂事,奶奶笑呵呵地说:“乖孙女快起来。”这可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了!可不,一年当中,大人们就大方这么一回,我们都盼着这一时刻呢!不一会儿,我们又收到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姑姑给的红包,看着一大把鼓鼓的红包,我顿时觉得自己是一土豪了,可以用这些钱去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
大年三十的团圆大餐,菜是无比地好吃,每个人的心里是无比地高兴,气氛也是无比地热闹,我还是第一次喝到了家乡甘醇的米酒呢。
吃完团圆饭,快到八点了,我们一家18个人围坐在客厅准备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我看了一会儿就困了,进屋躺在床上想打个盹。不一会儿,我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我梦见自己长大后当了联合国秘书长的翻译,每年的薪水是十万美元……
就在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外面突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还没等爸爸叫我,我就从床上一骨碌爬了起来。看看时间,哦!快到十二点了,开始迎财神了!叔叔带着我们几个小孩子到院子里开始放鞭炮了。啊!老家的鞭炮声可真响啊!四面八方都在放鞭炮,可谓震耳欲聋、铺天盖地。除了鞭炮声,我们什么都听不见了。这种景象是在郑州永远看不到的啊!
放完鞭炮,我们又在堂屋看电视,已经是一点多了,奶奶走进来说:“每人吃一碗饺子当夜宵。”我吃了一碗实在困极了,就睡觉了。大人们在吃夜宵时叮嘱说,明天是大年初一,要挨家挨户去邻居家拜年。
今年在家乡过大年,我记忆深刻,感觉在老家过大年是这样的有意思,比在城里有意思多了。我会把它珍藏在记忆里。
回家过年作文 篇六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约五岁,那时提起过年,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伙伴们高兴得就像一只顽皮的猫儿,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激动劲儿——简直像当上皇帝一般。
像我们那时的孩子,因为过年会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饿,大一点的孩子更可以摆脱平日的“劳役”,因此会高兴个不停。
或许怪那时的日子太过清贫,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顿好的是极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贵客来的时候,孩子们才勉强可以解一解馋;或就是在走亲戚,“吃酒”的时候。那时候,寨里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帮忙的大人总是带着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两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许是那时的生活过于枯燥,所以人们在玩的都比较简单,快乐也简单,但是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过,日子顺顺溜溜地流。那时过年,大人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纸牌,玩牌的方式简简单单:一副扑克变换着玩“上游”、“怪噜”、“三五反”之类,输了的就罚站或钻“板凳脚”。(我就是那时常跟在父亲身边问这问那的,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些玩牌的花样。)大家共娱共乐,输了牌却赢回快乐,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父亲喜欢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间手抄或刻印的《柳荫记》、《八仙图》之类的书唱个不停,他周围就围着妈和其他年轻年老的妇女,动情处大家唏嘘喟叹,有的还流眼泪,听不知道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我们那一带像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女都会“唱书”,几年前回家过春节还听父亲给妈唱了几段,很是动听。
对我而言,那时爸唱书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音乐,所以对一些如“攒十字”、“莲花落”之类的唱腔至今还有印象。那时寨里有一台唯一的收音机,音乐从那个小东西里飘出——很悦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阳城——湖上——”,偶尔也飘出“何日君再来”的感慨。但是这种奢侈的声音我们很少听到,有时只是在较远处聆听。有收音机的那户人家很少放歌给我们听,一般要有客人来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听到,更别说是亲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记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听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头,寨里没有通电,收音机只能用干电池,舍得买电池的人家很少——别说用收音机了,就是用手电筒的人家也很少,我们家那时点的是煤油灯。用油灯灯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饭后就洗脚熄灯就寝;有时熄灯后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间传奇或鬼故事。那时听鬼故事时尤其着迷,但是一定用坐在爸和妈之间,不敢靠近门,生怕有个东西推门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从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时最佩服他了!妹妹还在呀呀学语,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听故事的高兴和怵悚。但是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却用缠着妈一遍又一遍的讲,自己就一边听一边幻想一边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简单得过分了。除了“抓瞎猫”、“躲猫儿”或学唱花灯外再无其他花样,但是那时过年,我们就成天跳来跳去,唱来唱去,变换着玩熟悉的游戏,快乐无穷。有时被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哭一阵鼻子,又笑眯眯地跟着玩去。
“过年”这一词在那时是什么概念?我只记得那种兴致了。以至以后长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听他“摆大传”,读那些《征东》、《征西》的几百部“大传书”都无法把儿时的记忆抹灭。
但是这些年,从我九八年起异地求学直到工作数年后的今天,我对过年的兴致淡得很,真有“过年如过关”般艰难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说这几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儿时的条件强?家里不是早有了彩电、音响了吗?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吗?但是总觉得少了些实在。
过年真正的快乐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是我对他们的玩法有些不一样的感触。好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对武侠大戏里的动作津津乐道,大一点的孩子们聚在一块玩着纸牌输压岁钱,也有凑在屋子里看大人们“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现在的娱乐也只是看看春节的电视节目和玩玩麻将了,偶尔对着麦克风唱几首歌。回家过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过是为了陪着双亲,一家人吃汤圆,一块看“春晚”,话话家常,如此的简简单单。只是给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父母一丝宽慰,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感受到全家团圆的满足——作为父母,或许他们每年的愿望不过如此,质朴而平凡。
但是留在我们心上的无聊、死气、沉寂是过年的鞭炮声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乡土戏,听寨里的老人将“西游”、说“水浒”,听大叔的笛声,学着一两首新鲜的曲儿……只是如今事过经年,一切恍在梦中。
而今天,书还少吗?音乐还少吗?可就是没有那时的探求欲望了。
这就是长大的烦恼吧——也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但是我们还得回家过年,为久盼儿归的年迈、鬓白的双亲——为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双亲。
回家过年作文400字 篇七“走了,可可,该是去祭祖的时间了!”爸爸叫我。
在农村里,初一,是去祭祖的日子。一早,我们拿上许多写了字的黄纸、一些带黄纸的竹竿,还有鞭炮;然后步行来到一个离家不远的地方。爸爸介绍说,那儿就是我们祖坟所在的地方。
爸爸还告诉我,小时候,女性是不能上坟的;现在虽然好了,我能上坟了,也能把我的全名留在家谱里了,但妈妈还是不能上坟。在家谱里,也只能叫章氏,农村里,男尊女卑真明显!
这个地方,到处都是鞭炮的声音,再加上早上有雾,根本看不见前面的路,整个人被浸在乳白色的雾里,感觉自己的眼睛好像被蒙住了。
终于到了,爸爸递给我一个一根带黄纸的竹竿,对我说道:“把这个插到坟的前面。”这下我可纳闷了:这个为什么要插到这呢?难道祖宗在天堂里面还要拿这个练武艺吗?
烧完纸钱,开始放鞭炮。“乒乒乓乓”一阵后,我以为好了,转身就想走,谁知道,这里放完鞭炮还要拜一拜的。我走回来,认认真真地拜了三拜,老家的习惯跟城市里的差别太大了!
希望祖宗们在天堂里都好,也希望农村以后越来越开明,不会再有性别歧视。
回家过年作文 篇八离开家有整整八年光阴,八个寒假,第二次回家过年。
喜欢火车隆隆的声响。
一路上净听见熟悉的老家话,环顾着四周陌生的脸,却很温暖。偶尔的一些土话都弄不清啥意思了,真是好久没回家了。
下午四点五十九分,火车到站,熟悉的乡土,熟悉的嘈杂,熟悉的面条的鲜味,却陌生了好长时间了。辗转到村西头已经十九点四十五分。真正到了回归田园的时刻。
没怎么变,路还是上次修的,不宽。两旁一溜溜儿的又细又长的树,光秃秃的一条,倒是一尘不染。比过去不同的,多了很多三层小楼,安稳在道两旁,很阔气。我们家却还是八年前的摸样,像盆地一样被包围在中间,就像一个柔弱的孩子。爸爸说我们家没儿子,不用盖楼啦,弄那么多空屋子,又填不满人影。我们姐妹听了,只是沉默。
夜早就造访了这个村落,婆娑的树影、墙影子、还有棉垛、柴禾堆的影子折在土地上,形状诡异,张牙舞爪故弄玄虚。这时候大部分人都吃过饭了,可能窝在屋里看电视,闲聊,还有的闲不住的拾掇完就开始串门子了,你家我家,总也有说不完的家常。我喜欢这样邻里长邻里短的日子。而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都市生活,有个人说的很对,我和城市就是八字不合吧。确实这样。
一会儿就到了奶奶家,抬头瞧见大门前那早已搁浅在记忆里的字眼“家和万事兴”。进去。拨开堂屋的门,一群老妈子,老头儿,大娘们正坐在那做礼拜。
奶奶就坐在靠门的地方。她又老了,身子明显有些佝偻的趋势,眼睛里不知是泪是雾,浑浊不清。她看着我,听到我喊奶奶,她笑了。
到家已经八点了,妈妈早已准备好了热乎乎的羊肉汤,夹着浓厚的香气的热气弥散着升腾道屋子的最高点,暖湿了日光管。
半个月像是一块压缩的 饼干,很薄。姐姐也才在家呆了五天,就匆忙回来上课了。
即使快的令人很心疼,但丰富的生活好歹把这半个月充盈的很丰满。
阳光一直都在,和姐妹们步行上街,五六里路不知不觉就在笑声中淹没在脚底。我们一起逛小商品店,看发夹,玩具,衣服,鞋子。相互逼问着有没有情窦初开,一起探究该怎么刷睫毛膏好看。这样的日子真好。
每每午饭过后,会把桌子拖到院里,面对四书五经。
这会儿阳光会顽皮地挤满每个缝隙。四方桌子,三个人,一桌面试卷,满地阳光,时不时的凉风,偶尔抬头皱着眉的我们,彼此相视一笑的默契。这样的日子真好。
我喜欢看做饭的时候,爸爸烧锅,妈妈掌勺。妈妈会偶尔嫌弃爸爸烧的不好,爸爸只像小孩一样往灶口里塞棉柴。很可爱的画面。我是才发现爸爸的小孩气质的,他看上去总是很威武。乡亲们都称爸爸有董事长的气节。我也这么觉着。小时候我只会抱着妈妈的膀子耍赖,不理会爸爸。长大了才发现爸爸潜藏了十几年的幽默。冬日闲暇,爸爸整天研究自己的弹弓,是不是拉开朝院里的槐树瞄准,那样子很帅。
每天晚饭结束,爸爸就揣满一兜子弹,所谓子弹,其实就是我小时候玩的花花绿绿的琉璃球,爸爸从集市买的。爸爸出发了。得意的给妈妈许下今天一定会有多少战利品。就像士兵向首长承诺今天一定杀掉多少个敌人一样认真。林子里有很多布谷鸟,一到晚上,就站在枝桠上睡觉。反应不很灵敏。虽有点破坏生态,但偶尔做几回猎人,反而更能凸显乡土的原生气息呢。
爸爸乐此不疲,那天晚上,十二点了。爸爸拎着袋子兴冲冲回来,打了八只,他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嘴里嚷着,野味野味。这家伙怪肥的呢。甜甜,明天咱家一人一只。妈妈也高兴,称赞着老爸武艺高强。我们都跑去看,八只肥肥的布谷鸟挤在一起,抛开生态理念,那场景的确可喜。第二天我们就享受了美味。不过一连几个小时,爸爸膀子很定很酸吧。他回来的时候口袋是空的,那些子弹是怎么一颗颗掩藏到乱草里,散落到这儿那儿,好多角落!
记忆深刻的还有火把节。那天还飘着小雪。
我和素领着一群毛孩风风火火地抱着火把朝村东边的石桥冲去了。一路上都是燃烧过后的灰烬,有的还带着通亮的火星子。正起兴时,远处有一点火光明晃晃地越来越近,原来是有朋自远方来了。邻村的几位小伙子扛着火把神气得意。他们更会玩,里面还夹着鞭炮,一路上噼里啪啦,有点鬼子进村的猥琐架势。后来,有烟花绽放了,一大簇,一大片,几乎连在一起,给光秃秃的树枝生出了耀眼的碎花瓣。
好多好多难以记叙的可爱画面······
回南京的前一天,雪下得很大,白了屋顶上的瓦。
那天五点爬起来,吃了妈妈下的面。爸爸骑着电车送我到桥头,看着我坐上大巴才走了。 六点十分,爸爸转身的时候夜还是紫色的。
中午一点半踏上火车,坐定后,认真望了一眼窗外,记住了徐州站台的摸样。
一路上与我为伴的是那本读库。翻翻合合着,走进南京。
五点四十,踏上站台,我和南京成功会师。
下了地铁后,又见到了和早上一样紫色的夜幕。
只不过,那时是清晨。